SERVICE PHONE
13006712919发布时间:2023-12-06 13:04:42 点击量:
IM体育官网中华武术进校园进课堂教材是基础教师是灵魂武术进校园、进课堂并非一个新线年,清华大学就开设了“国术”课程;1915年4月,国民政府“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提出,“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1916年,武术正式成为全国性的教学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进校园、进课堂成为全国大中小学课程体系全面革新重要内容之一。1949年10月,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朱德在中华全国体总筹备会议上提出,体育运动“还要广泛地采用民间原有的许多形式”。1960年,武术课程被正式纳入教育部《体育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具体方面进行了规定。
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新时期,武术进校园、进课堂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武术课不但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手段,更上升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了武术教学的学习目标,武术成为学校体育课的必学内容。
今年4月,教育部中国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成为中国武术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方针举措,加速了新时代校园武术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推动了武术教育高质量发展IM体育官方,武术进校园、进课堂也因此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
武术进校园、进课堂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目前的问题在于,新时代武术进校园、进课堂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创新发展,如何顺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对此,关心下一代全国少儿武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少儿武学传承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少幼儿武术学科带头人、民盟盟员、武术七段、中青年武术教育家王天明博士认为,武术进校园进课堂,教材是基础,师资是“活的灵魂”。现行各级各类学校和各地校外武术培训机构武术教材普遍存在重传统传承轻现代化创新,基本功训练要求过多、动作难度大、套路复杂等缺点。尤其低年级和少儿武术教材,不能更好地适应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以至于对孩子们失去了吸引力。
王天明表示,武术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竞技术、搏击术,今天的武术教育已经不再把培养专业武术人才和实战搏击作为主要目的,作为最具中华民族风格和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应该是进行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体育项目、文化项目、艺术项目。在传承弘扬传统武术精神的同时,新时代武术课程应更多强调武术的健身作用、对少年儿童的精神气质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上应适度突出其表演性、娱乐性,不但要学到真功夫,也要练习“花拳绣腿”。
王天明强调,教育界同仁和业内人士一定要在传统武术与现代化、中国武术教育与国际教育、新时代武术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上远瞩,勇于创新。
多年来,王天明一直专注于少年儿童武术教育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少儿武术教育理论,并不遗余力地进行少儿武术教材的研发。其完成的3-6岁《中华幼儿武术》系列教材在国内100余城市近万所幼儿园进行宣讲,英文版在大英图书馆发布,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套幼儿武术系列教材以情景化武术游戏为基本教学模式,以英雄人物、传统故事讲述为载体,融合中国传统礼孝与诗词文化,多角度激发少年儿童的习武兴趣,并借此途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武术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武术执教工作者是校园武术教育和校外武术培训的引领人。为此,王天明和他的同事们不断创新完善武术执教工作者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体系,制定并实施了某种意义上公益性质的少儿武术师资国培计划,持续对万名幼少儿教师进行执教培训,建立中华幼少儿武术教师和执教人员执教资格证书等级培训体系,制定《中华幼儿武术级位标准》和《儿童青少年武搏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推动幼少儿武术执教队伍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王天明坦言,从事少年儿童武术教育培训,不只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能够为新时代武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是作为一名民盟盟员、武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