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PHONE
13006712919发布时间:2023-12-09 10:56:51 点击量:
新手编辑成长日记8月,我们发表过一文,没有985、211学历的元宵,经历了多次纠结与碰壁,最后如愿成为一名营销编辑。然而,经历了3个月的工作后,她认为“现实和想象出入很大”。从承担的具体工作、会遇到的问题到内心感悟,她用这篇文章记录下了新手编辑的成长日记。
我曾做过营销编辑实习生,不算纯小白了。当然实习生干的活儿很边缘,所以到北京正式入职后,发现此岗和想象中的模样出入很大。实习时,剪新书宣传短片和写公众号新书软文,应该是我做过最典型的营销业务了。
实习单位是一家老牌出版社,据同事说近两年“明显变卷了”。她说时我没在意,天真愚蠢的大学生一周剪一部短片或写一篇推文,嬉皮笑脸地上下班。
等真正作为营销编辑助理入职后,我才明白实习时之所以能笑出来,是因为我只用做正常工作量的百分之五。
我司在新媒体这块儿的头部阵地为公众号,粉丝量在三万八左右。因公司性质特殊,公众号不要求原创推文,主要转载品牌方给出的软文。
但我刚入职时搞不清状况,兴冲冲写了几篇原创推文,每篇3500字左右。文章都是用下班时间在出租屋完成的,有点为爱发电的意思。话说回来,我也算是为写作而选择入职:相对编辑岗,我以为营销编辑更有挥斥方遒的空间。
看着平均停留在100左右的点击量,三周后我就倦怠了。销售部的同事开导我,如今图文都斗不过短视频,纯长文更难吸引注意力。况且咱公号粉丝没什么粘性,全散客,谁看你那些文章。他说的很有道理,再加上本来我就不背推文KPI,于是我十分顺滑地弃了笔。
弃了,但没完全弃,因为我还需要给别的同事提供文案,手头还掌管微博和豆瓣这两个平台的账号密码,得不停产出300到500字的小软文。哦,还有大量复制粘贴给平台达人的话术、图书抽奖文案等等,总之这部分的需求是无止尽的。
目前各平台流量基本都在下滑,小红书和抖音的情况好一些,努把力能抢到注意力。就营销策略而言,小红书主打花花绿绿(图片美丽),抖音主打UC震惊(狂蹭热点)。
小红书文案,500字左右最佳,叙述风格需契合平台调性IM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比如一句分一段,段头再加个小图标之类的。写这种文案,确实需要看一下书。这话的意思是,靠抄新书征订单和豆瓣页面应付不来。
开头直击痛点,结尾逼单,此乃小红书软文套路。也就肚子中间有点价值,新书亮点集中于此。但之后随工作量加大,中间部分我也交给ChatGPT了。
这些短平快平台营销书的目的,主要是刷脸,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成熟读者会自行判断书是否真的具有阅读价值(当然一不留神也会被骗),而出版公司喜欢的,是那些下单的人。书买回去,它是否真的适合自己,这是读者的事,我们的目的乃赶紧把书卖掉,拿到回款。
做过运营的人知道,发布一篇文章,从搜集资料、创作、修改、配图排版,再到发布后与读者互动、处理评论等等一系列事情,都挺耗时间。在不加班的前提下,没剩多少精力开拓营销媒介了。
我作为助理,还没有参与选题会的资格,仨月来一直在和达人建联。这可能是新人最早接触、最好入手的营销业务了。
联系达人前,先备好一部分营销物料,如实拍图、应付各种平台风格的文案等等。还需和其他部门沟通好不同渠道的分销折扣。
我每周任务定量,需联系50个达人,不限平台和粉丝量,也无所谓对方是否回复;月度需与8个达人沟通合作,即使合作失败也算完成任务。
单看这一项,压力不大,甚至可以说蛮轻松。前期海量建联,总结沟通经验,是后期给达人评级分类的必备阶段。综合考虑对方粉丝量、粉丝粘度、运营能力、本人是否靠谱等等因素后,我需要分门别类建立营销资源库,以便日后做到精准触达。
图书行业头部达人有限,大家都知道,也都盯着;而中尾部达人就像素人期明星,营销编辑做星探的活儿,慧眼识珠或广撒网,把一些有潜力的网罗到,两方能成为朋友最好。达人资源之于营销,好比作者资源之于编辑。
以上为理想状态。现实是,工作时间内,我基本没有精力去寻找、辨别合适的达人,只能选择海投读书博主,先完成本月试用期考核任务再说。
至于制定营销方案,新人主要负责观摩,偶尔提供些点子。我扪心自问没有做出过贡献,所以这部分我暂无发言权。
我目前参与的活动比较特殊,属于政府的文化项目,和新书营销没关系,不过有些环节还是互通的,比如写新闻稿和联系媒体外宣。
新闻稿写在活动开始之前。刚开始跟的两场活动,我还会在现场写稿,后来领导让我提前写好,到时候活动办完,照片一加,甩给媒体完事儿。对方记者收300块钱宣传费,顶多和我核对一下日期,就在网上发布了。
后面发布的新闻稿,基本都由之前两篇真实的新闻稿改编而来,我再从网上找同类型活动,发挥想象力,炮制出一场还不存在的活动现场报告。
新闻照片同样有讲究。哪些标志得拍进去、哪些人得给特写、哪些时刻要捕捉到,这些画面甚至比文字重要,因为照片和视频的质量直接影响年末结项。领 导让我不要在现场写,也是出于保质考量,毕竟相机也挂在我脖子上。
营销编辑需要和许多人沟通,内对领导、同事,外临达人、媒体,而相对可控的案头工作,大多是出文案、准备物料等等(部分出版社的营销编辑需要看稿,但一般不背这部分的KPI),所有这些工作只能交杂着做,因为随时会有人来敲你微信,开启新的副本。
如果公司的营销编辑岗比较弱势,你还可能沦为文案AI,别的部门随时会来找你提那种“只知要写,资料全无”的神奇需求。
我所在的部门只有三个人,工作量较大。以前人多时还能细分出文案组、执行组等等小团队,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都散了,人也走了。
按理说我们手头有几个新书的营销项目,但因为部门组织太乱,大家只顾完成自己手头上火烧眉毛的事儿,导致某次书展前夕没给出任何物料宣传。大领导勃然大怒,指责我们工作做得乱七八糟。
事后复盘,营销所要求的预见性和整体规划,大家的确一个都没做到。我陷入沉思,这个部门实有些草台班子的味道了……
公司不是大品牌,新书想获得关注就得蹭热点。节假日、名家诞辰等相对固定的时间点,需提前准备上书单和海报;对新闻、微博热搜等有时效性的热点,得快速做出回应。
我很欣慰,如今AI已进化到可以自动抓取互联网热点,生成文案乃至视频的程度了,这种狗屎工作终将回归属于它的流水线,希望被解救出来的时间能允许我产出有阅读价值的文案。
营销工作之虚,还体现在找不到合适的量化方式上。如何用数据反映转化效果和引流动作,这问题想必困扰领导很久了,最后他决定用回款挂勾工作效果。虽然助理暂时不设回款KPI,但看着两位正职同事几十万元的定量,我心有戚戚焉。
还有一部分空虚感,来自造假。新书上市,先刷一波豆瓣分数,再找小红书、抖音遍地种草,企图种出一片敕勒川。常写软文,自己鉴别网络软文的本事也大涨,深觉现在是广告里夹互联网,而非互联网里夹广告。许多文章、图片、视频,其内容和呈现方式都是被设计好的,目的明确,煽情或引战,最终绕不过涨粉带货。
卖书利微,营销又需要花钱,所以在申请预算这一块儿就比较微妙。总之我目前与达人建联,给出的条件全部为图书置换和分销挂链,没有推广费和数据奖励。
加达人好友,最怕对方要费用,因为我们是一分都没有。不过,如果对方提了,我还是会装模作样问一下多少钱,打探个价位。不管对方开价3000、400还是100,统一回复“好的,知道了,我和领导商量下哈”,之后闭麦。
营销是非常专业的商业行为,对从业者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它需要你武能搜集分析数据、制定营销方案并把控实施节奏,文能捕捉社会风潮变化,与平台达人谈笑风生的同时替他们写出不同风格的文案。
图书营销岗,或许更适合、也更需要市场营销等商科人才,而非文史哲类专业毕业生。后者惯于深耕内容,未必能适应市场思维。
营销编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做书的编辑,它更像产品经理,只是因在图书行业,才冠了个“编辑”之名。这其实有些误导新人。
出版行业的新媒体营销岗缺口较大,人员流动性高,也是许多人成功入行出版业的机会。它的职业前景暂不明朗,猜测未来有可能与销售一体化。如果不想一直打工直到被替代,就得往管理层走。
有话说,能在预算收紧、市场低迷的双重夹击下做好图书营销的人,基本也能在其他行业的营销岗上做出成绩来。各行各业都欢迎靠谱的营销人才,如果工作做得好,也可以考虑离开出版业。毕竟出版业薪资几乎是地板级了,跳去哪儿都能涨薪。